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
  • 764阅读
  • 1回复

11个姐姐凑钱32万为弟弟娶亲买房 [复制链接]

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 

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  发表于: 2018-07-12

11个姐姐凑钱32万为弟弟娶亲买房:非重男轻女,完全自愿







本文图片均来自大河报网


  “生男孩非因父母重男轻女”


  澎湃新闻获取的视频显示,结婚典礼现场,一对新人和长辈站在台上。在司仪主持下,着同款并分别标注从1至11数字红色T恤的11个姐姐,按家中排行从大到小逐一上台,对结婚的弟弟说祝福语。


  7月11日,高浩珍的十姐高玉向澎湃新闻确认,网传的上述视频属实。高女士说,视频是婚礼现场村民拍摄的。视频中的两名长辈,是自己的父母。父亲高海贵今年已经72岁,母亲苏某68岁,大姐49岁,弟弟高浩珍今年才22岁,在九姐的理发店工作,弟媳则是他的初中同学。


  高玉表示,网友质疑其父母“重男轻女”,其实并不存在。父亲23岁、母亲20岁时开始,前后27年,接连生了11个女儿才生出一个儿子来。那时因为老一辈有传统思想,想要个儿子。不过,兄弟姐妹12人关系一直十分要好,也从没觉得父母会多爱弟弟一点,他们对子女都是一样的,特别公平。


  暖泉镇副镇长杨某向澎湃新闻介绍,据了解,目前像高家这样的多子女家庭,在当地基本属于个例,“重男轻女”思想观念也几乎不存在了。
按当时计生标准,可能要被罚1万元


  高玉向澎湃新闻透露,因超生孩子多,家里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期间被罚了不少钱。她高考那年被北京某大学录取,但考虑到家境,仅看了一眼通知书,就去县城开始打工。


  对此,暖泉镇原计生办主任武某表示,按上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处罚标准,高家那时可能会被处共计一万元的罚款。


  桥上村村委会会计陈某说,高家孩子生得多,以前政府为了惩罚,有几个孩子没给上户口。不过,政策放开以后,最后都上了户口。


  高玉说,因为家里一直比较穷,大部分孩子文化程度都不是很高,高中毕业的她算是家里学历最高的了。其他姐姐基本上都是断断续续上学,有的三年级就不读了,只有两个姐姐念过初中。家里的五姐、三姐和大姐连学校都没进过,辍学之后大家都回家务农。因此,他们这一代人都没有“一定要生男孩”的老思想了。


当地彩礼不多,凑钱主要用于买房


  为什么要凑钱给弟弟结婚?高玉解释,父亲以前一直靠在煤矿打工和种地为生,由于孩子多花销大,没攒下多少钱。弟弟这次结婚要花钱,只能由11个姐姐一起来帮衬。


  暖泉镇桥上村党支部书记兰生平也向澎湃新闻证实,高家一直是村里的贫困户,家里条件特别困难,直到去年才脱了贫。


  高玉强调,32万元是姐姐们自发为弟弟凑的,分别用在了置办婚礼、彩礼和在县城买房上,并不像网上传的那样全部用于彩礼和婚礼。当地彩礼钱并不多,这些钱主要还是准备在县城买房用,大概需要25到30万左右就能付全款,买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。


  此外,面对网上质疑和负面评论,高玉表示,目前家人心里都比较矛盾和迷茫,也拒绝让22岁的弟弟接受采访。“凑钱给弟弟办婚礼完全是我们自愿的,希望大家不要把关注点放在钱上。”高玉说。


转自腾讯 2018/07/11 21:48 企鹅号



只看该作者 沙发  发表于: 2018-07-12
比较典型的重男轻女思想的家庭。即使经济条件不很富裕,也要一个儿子。因为父母年纪大了,老了,需要和儿子一起生活,有儿子提供养老。就像本文所说,现在社会体系在逐渐改变:1,农民老年了有部分退休生活补助(各地不一,有些地方很少,还不够老人独立养老);2,子女中,女孩子通常会主动承担父母养老义务,尤其是一些经济条件上好的女儿。

这样的家庭,在现代社会已经很珍惜了,不会再有了。不会再有父母为了一个男孩子生育很多啦。哈哈,也是可怜的社会体系和观念双重影响下形成的文化现象。
快速回复
限100 字节
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,可以用”恢复数据”来恢复帖子内容
 
上一个 下一个